新聞資訊
當前位置 當前位置:首頁 > 新聞資訊 > 時事聚焦

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AI可以這樣“造”

發布時間: 2023-02-18    作者:貴陽市觀山湖區養老服務中心
  分享到:   
二維碼分享
科技日新月異,人工智能高速發展。與此同時,銀發一族似乎力不從心,在這波浪潮下艱難跋涉。

有人這樣形容數字科技下的養老生活:“智慧養老,就像一座沒有圍牆的養老院,讓晚年生活更幸福。”

養老服務與人工智能,這一番狹路相逢,會産生“天作之合”嗎?記者邀請到杭州市拱墅區和睦街道和睦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吳捷、和睦未來社區運營工作人員曾長見共同探讨。兩位年輕的一線養老服務工作者表示,人工智能,不應該成爲老年人“數字鴻溝”的制造者,而應成爲幫助他們跨越障礙、享受養老生活的“助推器”。

查漏補缺

讓服務“對症下藥”

“ChatGPT式的服務模式,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。”作爲一名社區基層工作者,吳捷認爲,看似遙不可及的人工智能,其實早已“潤物細無聲”般融入老年人生活,也正是因爲這些新玩意,讓他得以對症下藥,将服務送到老人心坎上。

今年,和睦社區小程序推出了“AI健康測評”應用,老人進入界面,隻需跟着系統提示,回答“抽煙飲酒”“運動次數”“飲食習慣”等基礎問題,就能得到一份專屬的健康報告。

與此同時,這些數據會在後台顯示。張爺爺常年抽煙,習慣性咳嗽,社工就定期送點清肺的水果;李奶奶膝關節不好,冷空氣來前,社工會提醒她注意添衣保暖;吳大伯偏愛高鹽腥葷,送餐時社工會多打一點蔬菜......有了第一手資料,社工們照顧起老人更加得心應手。

無微不至的關懷,讓社區員工和老人之間的關系日漸融洽,吳捷認爲這是數字科技的功勞。

他感慨,和睦社區内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515人,面對高老年人口比例帶來的養老痛點,若不依托大數據監測,社工們不但要花大量時間精力,挨家挨戶去敲門,得到的需求反饋也并不及時。AI能幫助他們查漏補缺,實時掌握老人的日常動态。

讓居家養老的長者享受全程服務,以低的成本、高的效率滿足社區老年人的需求,這就是數字化時代的魅力所在。

有求必應

助老人“自立養老”

ChatGPT爲什麽受歡迎?

“因爲它有求必應、有問必答,偶爾還會開點小玩笑。”22歲的社工曾長見,日常工作内容之一,就是教社區老人如何與AI機器人對話。

“附近的菜場怎麽走?”葛秀英湊近手機,小心翼翼地問。

“您可能在找和睦農貿市場,位于杭州市和睦路513号,從這裏向東走約半公裏。需要爲您開啓語音導航,或撥打電話嗎?”不出兩秒,AI給出回答。

曾長見回憶,來社區上數字應用推廣課的老年人,都面臨各式各樣的生活難題:電子地圖看不懂;打車軟件難操作;支付寶付款碼找不到......互聯網世界似乎禁锢了老年人行動,讓他們陷入“被動依賴”的惡性循環。

而今,AI就像一把鑰匙,解鎖了長者“自立養老”的新大門。隻需輸入一行字,或發出一句語音指令,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,不必爲一些瑣碎小事打電話詢問子女,或求助社區,老年人逐漸找回生活的自信。

一旁,吳捷講起自己的父母,自從發現了“博物館講解機器人”這一智能應用,老倆口隔三岔五往曆史博物館跑,賞文物、聽曆史、開眼界,退休生活過得有滋有味。

“希望衍生出陪伴型的實體機器人,通過面部表情和語音識别人類的情緒并作出回應,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空巢老人的空虛感,讓精神更加充實。”對于這個暢想,兩位年輕人一拍即合。

AI反哺

消弭拉近代際鴻溝

在着手開設社區老年數字應用課程前,吳捷也沒有想到,有一天自己會和父親互換角色。那個曾經教他讀書寫字的人,在幾十年後成爲了聽他講課的“學生”。

爲幫助老年人順應時代發展,我國學者周裕瓊曾提出“數字反哺”概念,意在讓子女反過來教授父母使用智能軟件,帶長輩一起擁抱數字生活。

吳捷表示,這也是自己開課的初衷。年輕人的世界已被互聯網和智能産品充斥得滿滿當當,偶爾會忘記留出時間與父母溝通。利用數字科技,幫助長輩在技能、觀念上叠代更新,搭建代際之間的橋梁,是養老服務的當務之急。

“我媽媽也報名了不少課程。”曾長見給我們羅列母親的課表:除了抖音、美圖秀秀、淘寶這類常用軟件,甚至還有智慧健身、AI太極、實景VR等“高階”玩法。

他說,母親迷上了抖音,每天拉着自己,用AI換臉功能拍小視頻,母子倆對着巴掌大的屏幕擺出各種造型,常常把自己逗笑。

在曾長見心中,智能産品逐漸成爲家庭的關鍵詞之一,他既是父母的指導員,又是參謀長,長輩在很多時候都會征求他的意見,遇見好玩的、新鮮的功能,也能相互分享,一起研究。

“數字鴻溝”更像一道“關系鴻溝”,隔絕了兩代人的情感與交流。而教會長輩使用智能設備、接觸數字軟件,似乎讓因爲年代距離而走遠的親密關系又回來了。

貴公網安備 52011502001734号